您现在的位置是: 中国新车经济 > 车市 > 正文

增程,并不是车企的“良药”

时间:2023-08-22 09:35   来源:盖世汽车  阅读量:13520    

“汽车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

“新能源!”

“新能源车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

“纯电!”

以上这段对话,相信是很多人的共识。

在汽车进行动力革新的当下,自主、日系、韩系、美系、德系……几乎每一个车企都走上了革新之路,高喊在未来几年实现全面电动化、停产燃油车型的车企更是不在少数。

仿佛在这场动力变革之中,大多数人都不约而同地将一句话奉为圭臬,那就是“纯电=未来”。

但从市场表现来看,纯电动车的增速却正在放缓,与之相反的,增程车型的销量增速却实现了车市中的最强增长。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车企也开始选择投入增程车型的怀抱,如理想、零跑、哪吒、AITO问界、吉利、岚图……

这就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大家都知道纯电动汽车是未来,但是在当下增程车却正成为市场新宠。但在仔细分析过后,你就会发现,增程车并不是车企的一剂良药。

落后的技术,领先的增速

长期以来,增程车都被认为是落后的技术。

长城汽车CGO李瑞峰、大众中国CEO冯思翰都曾公开表示过此观点,也让“落后”的标签一直伴随着增程车,甚至在行业内引发了无数波“增程VS插混”“增程VS纯电”的嘴炮大战。

但无论增程车是否落后,起码在销量上,增程车完成了逆袭。

要知道,在新能源市场中,纯电动汽车一直都贡献销量的主力,而插混车、增程车长期以来都是市场上的“边缘角色”,但是在仔细分析过市场销量之后,我们发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纯电动汽车,好像没有那么受欢迎了。

举个例子:

2021年,我国纯电动汽车的销量为291.6万辆,同比增长161.5%,增速完全可以用势不可挡来形容。但到了2022年,纯电动汽车虽然达成了536.5万辆的销量成绩,但增速却开始放缓,仅同比增长了80%。而到了2023年,这种现象再次被不断放大。

2023年1-7月,我国纯电动汽车销量达251.1万辆,相比去年同期仅仅增加了19.1%。

从2021年的销量同比增长161.5%到2022年的80%,再到今年的19.1%,纯电动汽车的增长已经露出了疲态。

那么,这部分本该属于纯电动汽车的市场,到底被谁抢走了?

答案就是插混车和增程车。

乘联会数据显示,仅在2023年7月,插混车和增程车的销量达到了22万辆,同比增长77%,而增程车更是实现了最大爆发,7月份的销量高达5.5万辆,同比增长173%,环比增长4%,实是未来可期的“潜力股”。

在7月的新势力销量榜的前五名中,就有3家车企有增程车的布局,分别是始终坚持增程的理想汽车、年初发布“纯电+增程”双战略的零跑汽车,以及行业黑马深蓝汽车。

其中理想汽车的销量一马当先,达34134万辆,L7、L8销量双双过万,L9也在接近1万辆销量的边缘徘徊;

再看零跑汽车,自从年初发布了“增程+纯电”双战略布局之后,销量更是突飞猛进,在7月份更是达成了14335辆的销售新高,增程车型功不可没;

再看深蓝汽车,自6月30日深蓝S7开启交付,到8月4日晚间,仅仅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深蓝S7就达到了10239辆的交付成绩,深蓝汽车也将该车称为“成为上市到交付破万最快的新能源车型”。

在此情境下,越来越多的车企选择投入增程车的怀抱,有机构分析,在接下来的市场竞争中,增程车的市场会愈加庞大。可见已经成了车企增加销量的“香饽饽”,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增程,并不是车企的“良药”

事实上,车企选择增程,无论是从车企自身,还是消费者的角度来看,都是一种双赢的结果。

从车企本身来看,增程车拥有多方面优势。首先,市面上大多数车企在新能源领域都选择了纯电动汽车赛道,这就导致纯电赛道的竞争十分激烈,而相对于浩如烟海的纯电动汽车,增程车产品少之又少,可谓是一片蓝海,竞争压力也相对较小。

其次,在电池价格高企的当下,增程车并不需要大电池包,而是采用“小电池包+增程器”的组合,具备成本优势。此前,有人将蔚来ES6 100kWh版和理想L7进行对比,发现蔚来ES6 100kWh版的成本要比理想L7高出数万元。

最后,与插混车相比,增程车的结构也更加简单,仅仅是在电车结构上加装了一台增程器。而插混车型结构相对复杂,研发成本也更高,并且由于结构复杂,配备的电池体积与电机功率也更小。因此通常来说,增程车的纯电续航里程要比插混车型更长。

从消费者方面来看,增程车的火爆也存在一定道理。

首先,增程车由于配备了增程器,所以并不存在纯电动车的里程焦虑,在长途出行时,也避免了排队充电的困扰。

其次,与插混车型相比,由于增程车的发动机不直接参与驱动,只负责发电,所以依然能体验到电驱带来的驾驶体验。

最后,前文提到过增程车成本较低,这就意味车企可以更多让利给消费者,要么体现在价格上,要么体现在配置上,这也是增程车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从车企自身出发,增程车市场竞争压力小、研发简单、成本更低,从消费者角度出发,增程车也没有续航焦虑、驾驶体验好、性价比具有优势。由此可见,车企布局增程,确实是双赢的结果。

那么有了增程车,就真的能迅速提升车企的销量吗?

如果你这么认为,那么你就大错特错。

在哲学中,有这样一个说法,叫“透过现象看本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把对现象的认识称为感性认识。而本质是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是事物根本的固有属性,只有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才能理性地看到事物本质。这套理论放在增程车的爆火上也同样适用。

理想L系列、零跑C11增程版、深蓝S7等增程车的火爆就是现象,但别忘了并不是所有的增程车都能卖得好,仍有许多车型常年坐在冷板凳上,难以焕发第二春。

那么这件事本质究竟是什么?

理想汽车卖得好是因为在产品定位上完美击中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定位家庭出行的“奶爸车”,把冰箱、彩电、大沙发统统搬到车上,并且堆料十足;

零跑C11增程更是将价格卷到了新高度,首次将中型增程SUV压到了15万元以下,并且空间和配置上,在这个价位的车型中也做到了第一梯队;

而深蓝S7增程版的价格同样极具性价比,普通车型的价格同样压缩到了15万元以下,高配版也不过16.99万元,并且搭载了超级增程技术,电驱总成热效率极高,CLTC工况下1升油可发3.3度电,即使馈电状态,依然有低至4.95L/100km的油耗表现,而在配置上同样也不遑多让。

我们可以发现,这些车型卖得好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增程,而是因为产品力,这才是以上增程车爆火的本质。

如果产品没有竞争力,即使改换增程赛道,也难以挽救销量的颓势,甚至还有可能会因为盲目入局,反而错失纯电赛道的推进,最终陷入恶性循环。

由此可见,增程、插混也好,纯电也罢,只有产品才是解决销量困扰的最佳解法,而妄想通过改换赛道走捷径的方式,显然不是一剂“良药”。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
德国2023年新车注册量或实现小幅增长

盖世汽车讯据彭博社报道,一家汽车研究机构的分析师们表示,尽管目前德国的新车需求放缓,市场也无法维持上半年的增速,但是预计德国新车市场今年将实现小幅正增长。不过,年度销量仍将远低于疫...

发表于:2023-08-22 09:29

美国汽车工会:Stellantis威胁将现款Ram1500的生产从美国转

盖世汽车讯据CNBC报道,8月20日,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副总裁RichBoyer表示,汽车制造商Stellantis威胁将现款Ram1500的生产工作从美国底特律郊区的一家工厂转移...

发表于:2023-08-22 09:27

12.88万起售,奇瑞探索06让四驱更普及

目前,汽车已经完成从刚需产品到多元化改善性消费的转变用户结构的年轻化,带来了自驾游/露营诉求的高速攀升,因此,轻越野概念也就应运而生。 相比于传统的越野车需要更强大的机械素质。轻...

发表于:2023-08-22 09:09

深蓝联手华为,意欲何为?

如今,在这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疯狂内卷的时代,车企都在寻求突围之路,大致有以下三条路径:普通车企改变结果,优秀车企改变原因,而顶级优秀的车企则选择改变模型。普通车企只能通过终端促销、推...

发表于:2023-08-22 08:39

11.69万起售!奇瑞探索06上市,主打“轻越野”?

一起悦野,一起探索。8月20日,奇瑞汽车旗下全民四驱SUV探索06正式上市。新车共推出包含前驱及四驱在内共四款车型配置,分别是探享版、探野版、探境版、探秘版售价区间为:11.69-...

发表于:2023-08-21 08:17

一句话点评7月中型轿车:电动车挤不进这个市场

市场概述:窥一斑见全豹,中型车最能代表一家车企的实力和势头。而一直以来,这个细分市场又是合资品牌的天下,是它们最坚固的护城河。但是在中国市场面前,即便实力再强,也要考虑到目前的残酷...

发表于:2023-08-19 12:00

为推动电气化转型,沃尔沃大中华区人事现大变动

8月18日,网上传出沃尔沃汽车大中华区销售公司总裁钦培吉即将离职。当天下午,沃尔沃发表声明,确认钦培吉离职的消息,并公布了接任者。 沃尔沃表示,现任沃尔沃汽车日本总经理裴马丁将回...

发表于:2023-08-19 09:35

致敬中国汽车工业70周年2023成都国际汽车展览会8月25日开幕

2023年是消费提振年,也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70周年。截至6月底,成都汽车保有量突破600万辆,是中国汽车消费增速最快的地区,加之刚刚落下帷幕的大运会之火又一把点燃了成都的消费热情...

发表于:2023-08-19 08:39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2017- 中国新车经济 备案号:苏ICP备2022018343号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不作为买卖依据,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网站声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