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轿车销量TOP20:比亚迪5车上榜,宏光MINIEV月销
2023年国内车市的年末冲刺,达到了历史罕见的大力度。毕竟在过去的一年,车市价格战可谓是从年头打到了年尾,为了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薄利走量已经成为当下的行业默契,大家都在想尽办法促销量,即便是进入12月之后,多数车企也没有按照往年的惯例收紧优惠幅度,反而是进一步加大了促销的力度和广度,推动车市在年底保持着明显的销量翘尾。
乘联会公布的销量数据显示,2023年12月,国内乘用车厂商共计批售新车271.4万辆,同比增长22.0%,环比增长6.6%。2023年全年的累计批发销量创历史新高,达到2,553.1万辆,同比增长10.2%。
轿车市场上,12月售车超过120万辆,同比增长了15.8%。从畅销车型的情况看,已经沉寂许久的宏光MINIEV在2023年的年底时刻重新冲到了销量高位,继11月交出破2万辆的月销量之后,2023年12月宏光MINIEV销量再破5万辆,重新收获了轿车市场月度销量冠军。比亚迪依旧是最具市场号召力的品牌,轿车销量前20的榜单中,比亚迪独占5席,其中,海鸥的月销量也在5万辆以上。
A00级车市场:宏光MINIEV迎来“第二春”
沉寂了大半年之后,宏光MINIEV好像重新获得了市场“魔力”,继11月重新交出超2.4万辆的月销量之后,12月更是直接把月销量拔高到了超5万辆,再次成为上汽通用五菱冲刺销量目标的重要依靠。
宏光MINIEV是2022年微型电动车市场上的全球销冠,全年共计售车55.4万辆,可以说是在此前燃油小车市场一片黯淡的背景下,凭借一己之力,支撑起了微型车市场上的“一片天”。但在进入2023年之后,宏光MINIEV也表现出了明显的市场颓势,月销量大幅度下滑,甚至出现过月销量只有3位数的情况。
A0级车市场:根基越来越牢靠
国内A0级市场目前已经形成牢固的“铁三角”格局,海鸥、海豚和缤果三款车都在持续热销,目前看来,细分市场上还不存在能够威胁到三款车“江湖地位”的竞争对手。
海鸥在去年年底成功冲破了月销5万辆的门槛,仅以微弱的劣势屈居宏光MINIEV之后,拿下了12月轿车市场上的销量亚军。海鸥是比亚迪海洋系列的第三款车型,基于比亚迪e平台 3.0打造。7、8万元就能拥有一款搭载DiLink智能网联系统、标配 10.1英寸旋转悬浮屏幕、拥有NFC车钥匙、还支持快充的纯电车型,是海鸥上市后能够迅速打开市场的关键,其他方面暂且不说,单是性价比方面的优势,就能轻松“拿捏”不少预算相对有限的年轻消费者。
海豚的情况也类似,在相对较低的价格区间里,尽可能的满足了年轻消费者对电动化、智能化的追求。只不过,虽然和海鸥一样定位为A0级纯电轿车,但海豚在售价上和海鸥进行了明确的分工,海鸥主要负责向下收割市场,布局在了10万元以下的价格区间,海豚则主攻10万元以上的A0级市场。有了海鸥和海豚两款车,比亚迪也算是从低到高无死角的完成了对A0级电动市场的全覆盖,全方位的展示出了自己目前在主流新能源车市场上的强大品牌号召力。
缤果是唯一一款还能和海鸥、海豚抗衡的A0级电车。和宏光MINIEV一样,去年12月,缤果的月销量也向上拔高了一大截,从11月的3万辆出头,直接飙升到了接近5万辆。环比如此大幅度的批售销量提升,一方面说明上汽通用五菱对这两款车后续的市场表现有期待,另一方面也说明了2023年年底时刻,上汽通用五菱还面临着比较大的冲量压力,需要做高批售数据,交出一份漂亮的年底市场答卷。
A级车市场:自主、德系和日系“三分天下”
12月国内A级车市场上,呈现出的是自主车、德系车和日系车三足鼎立的态势。登榜轿车销量前20的7款A级车型中,自主车占据3席,德系车和日系车则是平均分配了剩下的四个席位。
我们现在都已经知道,比亚迪在2023年完成了300万辆年销量的现象级市场突破,但在这个过程中,比亚迪其实也经历过不少困难的时刻,尤其是在年底冲刺阶段,比亚迪也不可避免的打起了价格战。这其中,秦PLUS作为比亚迪在轿车市场上的主力车型,也是首当其冲的背负起了“价格屠夫”的重任。
2023年年底阶段,秦PLUS DM-i的售价正式跌破了9万元,起售价来到了8.98万元。效果可谓是立竿见影,顶着DM-i光环的产品本身就拥有不错的市场号召力,现在在售价上还有了明显的优势,很快就掀起了细分市场上的汹涌波涛。此前,秦PLUS已经连续数月,维持住了4万辆以上的月销量。
另外两款入榜的自主轿车是MG 5和艾瑞泽8。MG 5是“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典型代表,在海外市场上已经打下了不错的“江山”,是MG品牌在出口市场上的主力军。艾瑞泽8则是奇瑞“大单品”战略下的重量级布局,主打的是A级车的售价、A+级车的体验。在度过了产品上市初期的不稳定之后,凭借明显的错位竞争优势,艾瑞泽8近期也终于迎来了市场爆发,月销万辆以上,已经逐步成为常态。
朗逸和速腾是南北大众在轿车市场上的最大依靠。虽然目前大众品牌在国内市场上的号召力已经大不如前,但凭借可观的终端优惠,大众旗下的主力车型基本都还能维持住市场基本盘。只不过,随着自主新能源产品在大众化市场上发起越来越猛烈的攻势,大众为代表的合资“旧势力”靠终端让利维持着的现状,是越来越风雨飘摇了。
日系车型也面临着同样的境况,曾经的日系保值神话已经不复存在,包括雷克萨斯这样的强势日系豪华品牌,为了冲销量,都不再追求高利润率了,对丰田、本田等主流日系品牌而言,降价求销量更是不可避免。目前销量比较高的日系A级轿车,如轩逸和型格,终端市场上的优惠幅度都在3万元以上。
B级车市场:自主“上攻”尚需时日
B级车市场应该是目前为止,在自主电动化冲击之下,少数合资车还能处于主导地位的细分市场。2023年12月,共有7款B级轿车跻身了轿车销量前20榜单,其中只有一款是自主车型。
特斯拉的价格调整,总是能带来非常直接的市场效果。2023年,特斯拉在全球范围内又进行了多次价格调整,而特斯拉在中国的上海工厂是供给全球市场的生产基地,所以特斯拉中国的批售销量,也随着特斯拉全球范围内的降价持续走高。
2023年12月,特斯拉中国共计批售新车94,139辆,是最近半年来的最佳成绩。其中轿车产品Model 3批售接近3.2万辆,这也是该车型最近半年来月销量首次破3万。
对特斯拉而言,持续的下调售价确实提振了全球销量,但在盈利能力上,却遭受着重创。最新的财报信息显示,2023年特斯拉全年总营收为967.73亿美元,同比增长19%;毛利润为176.6亿美元,同比下滑15%;毛利率为18.2%,低于2022年的25.6%。
海豹是去年12月另外一款表现出色的新能源B级轿车,单月销量突破了两万辆。海豹是比亚迪量产的首款后驱车,双叉臂前悬架加五连杆后悬架的搭配,在同级别市场上是一个不错的亮点,所以在上市之前,海豹就被寄予了挑战Model3市场地位、打破合资B级车主导细分市场格局的厚望。但因为前期只投放了纯电车型,海豹的上量速度并没有被直接拉满,随着插混版本上市并大幅度下探了起售价格之后,海豹车系才算是真正打开局面,去年10月、11月的月销量都已经接近2万辆,12月更是突破了月销两万辆大关,终于和主流合资B级车处在同等的市场地位上了。海豹之外,五菱星光等自主新产品也都开始发力,接下来,我们确实可以期待下B级轿车市场上的自主替代了。
当然,作为细分市场上传统意义上的强者,主流合资B级车肯定都不愿意轻易丢失份额,为了延缓被替代的时间,也都开始“血拼”终端市场。去年年初12万买合资B级车还是热门新闻,但现阶段,终端售价逼近12万区间的合资B级车已经不在少数,甚至主流的合资B级车如凯美瑞、雅阁、帕萨特、迈腾等,也都在大幅度的让利。
凭借着过往积累的用户口碑和大幅度的现金优惠,凯美瑞、雅阁、帕萨特、迈腾等主流日系、德系合资B级车在去年年底均交出了超2万辆的月销量,乍看之下成绩还算不错,但在细分市场上的势头却都已经是大不如前,被新能源产品颠覆市场大格局的未来,已经显露端倪。
奔驰C级在去年12月也交出了接近2万辆的月销量,实现了年底销量猛一窜。事实上,进入2024年之后,奔驰C级的市场热度还在进一步提升,原因很简单,终端促销力度又有新突破。没错,当前的国内汽车市场上,豪车品牌想要跑量,最行之有效的办法也只剩下大幅度的降价了。
C级车市场:比亚迪汉和BBA的较量
C级车市场已经是传统意义上的高端车市场了,过去一直都是BBA为代表的豪车的天下,但随着比亚迪品牌影响力的持续提升,市场冲高的道路是越走越稳。比亚迪已经在20万以上的市场上布局了多款产品,而且取得了相当不错的市场反馈,汉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目前的国内C级轿车市场上,已经是汉为代表的自主新能源产品和一众豪车品牌的“大乱斗”。
汉的优势其实还是性价比高。在推出了冠军版车型之后,比亚迪汉车系的官方起售价已经下探到了18.98万元,即便是在目前全面“开卷”的国内新能源车市场上,比亚迪汉的售价,也很有“战斗力”。
20万元以内,就可以购买中大型轿车产品,国内新能源车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可见一斑。不止是比亚迪汉,目前起售价不足20万的自主C级轿车数量是越来越多,飞凡F7带来了售价18.99万元的都市版,启源A07、零跑C01更是把中大型轿车的售价拉低到了15万元级,细分市场上的竞争烈度,还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
在自主中高端新能源产品的冲击之下,BBA都得降价求生存。去年12月,销量破万的中大型轿车只有三款,比亚迪汉和奥迪A6之外,宝马5系也交出了1.23万辆的月销量,目前两款车的促销力度都不小。再之后就是奔驰E级,月销量为7419辆。上汽奥迪旗下的首款车型A7L在上市两年之后,也终于迎来了一次重大的市场突破,在去年12月交出了超5000辆的月销量。至于原因,上汽奥迪在年底时候价格开始“放水”,是关键。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