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中国新车经济 > 动态 > 正文

汽车芯片产业迎淘汰赛:未来或将仅存3家主导企业

时间:2025-04-17 03:03   来源:中青网  阅读量:7015    

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和智能驾驶的普及,为全球汽车芯片厂商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会。目前,汽车芯片市场参与者众多,包括国际巨头、本土企业等,呈现百花争鸣的景象。

但汽车行业竞争加剧,也让车企对芯片供应商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少业内人士预判,随着车企进入淘汰赛,芯片供应商也在加速洗牌。近日,《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了汽车芯片相关企业,预测未来行业的发展。

“整个智驾行业即将迎来快速收敛的全新阶段:每年数十亿元资金投入、千人以上的高端人才团队需求以及更快的研发、技术迭代节奏,无论是对车企还是智驾创新企业都提出更高的要求。”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表示。

“所有的产出和投入是分不开的,尤其像芯片的研发和投入非常巨大,所以我认为在未来,不管是汽车座舱芯片还是汽车智驾芯片企业,不会超过3家。”芯擎科技创始人、董事兼CEO汪凯对记者表示。

为旌科技CEO郑军也有相同看法,他认为,尽管现在汽车智能化激发的市场繁荣热闹非凡,但这个局面并不会持续太长时间。中国汽车芯片领域最终通过洗牌之后可能也就剩三四家。

芯片企业迎历史机遇

自动驾驶的不断迭代也正在带动汽车芯片市场快速成长。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286.6万辆,同比增长35.5%,且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水平持续攀升,对汽车智能芯片有着广泛需求。

智驾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市场的广泛关注,产品力和用户体验已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对于芯片企业来说,迎来了历史性机遇。

“在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进程中,电气化是迈出的第一步,随后智能化浪潮袭来。智能化发展又可细分为两个阶段,先是智能座舱的兴起,接着是自动驾驶领域的探索。”汪凯表示。

据了解,随着智能驾驶功能在更多车型上的普及,汽车对芯片的数量和性能要求都在提高。自动驾驶不断迭代也正在带动汽车芯片市场快速成长。

目前,智驾平权正在兴起,那么对于芯片企业来说,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

“智驾平权的推进带来了两方面显著变化:一是提升了车辆本身的价值;二是增强了驾驶的舒适度,同时为行车安全提供了更坚实的保障。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智驾平权如何发展,目前都尚未真正达到L3级别。因为一旦达到L3,事故责任主体将从驾驶员转变为车厂。所以,当下市面上的智驾系统基本处于L2、L2+或者L2++范畴。总体而言,这一轮智驾平权的兴起,对车厂、民众以及芯片公司都有着积极意义,为整个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汪凯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长期以来,国产车规级芯片自给率低,关键领域市场被国际巨头把控。但随着国内巨头纷纷入局,国产芯片企业获得了更多与车企合作的机会,在供应链安全、成本控制等方面具有优势,国产替代空间巨大。

“这两年中国汽车产业链快速成长,给汽车上游零部件供应商,包括像我们这样的芯片供应商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纳芯微创始人、董事长、CEO王升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他进一步表示,目前,虽然中国芯片产业占整个汽车市场份额还不算特别高,可能只有10%—15%,但增速非常快,而且产品的品类覆盖越来越完整。在模拟芯片领域,国产芯片公司几乎可以覆盖绝大部分产品品类,而且我们在某一些产品品类上已经逐渐建立起了优势,不管是从性能、功能、发货规模,甚至是大规模发货之后的市场表现,国产芯片公司已经具备了不输于国外企业的同等能力和市场表现。

而激光雷达在自动驾驶不断进阶的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这其中,芯片为激光雷达的功能实现提供了核心支持。速腾聚创CEO邱纯潮认为,芯片厂商有很大的机会。“我认为激光雷达到后面已经发展成了芯片能力之争,以及如何基于现有的成熟平台去做不同的应用开发、满足不同的市场,它有大量的机会。”

规模效应成竞争重点

主机厂更看重供应商是否具备大规模交付的实战经验。

当前,全球与国内的汽车市场竞争焦点已从电动化转向智能化,汽车智能化市场在未来呈现出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不过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汽车市场上品牌众多,但最后真正留下的企业可能非常少,而芯片企业的格局亦是如此。

“汽车行业竞争主体丰富多样,有传统车厂、造车新势力,还有处于转型进程中的其他企业。站在宏观层面审视,汽车品牌数量势必会历经一轮整合。”汪凯表示。

他认为,就国内情况而言,当下汽车品牌多达100余种甚至更多,然而部分品牌已在白热化的竞争中黯然退场;国际上,车企间的合并趋势也日益凸显。归根结底,市场容量有限,竞争态势极为激烈,这一状况在国内外皆普遍存在。所以,尽管竞争仍将持续,但车企终将逐步走向合并,最终形成几个大型车厂集团,国内的兼并合并趋势也已崭露头角。这种格局的变动,也必然会带动产业链发生相应的变革。

汪凯以芯片产业为例,他表示,从过去单一的MCU,发展至如今的智能座舱芯片与自动驾驶芯片,其演进历程清晰可见。芯片厂商的发展轨迹亦遵循类似规律,初期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但随着行业发展,最终大概率会高度集中,预计未来仅会有2—3家占据主导地位。

“这是因为芯片研发所需的资金投入较大,没有雄厚的财力支撑,根本无法在这场技术竞赛中持续前行。同样的道理,展望未来,无论是汽车座舱芯片还是汽车智驾芯片领域,头部企业数量大概率不会超过3家。”汪凯强调。

郑军也有相同看法,他认为,尽管现在汽车智能化激发的市场繁荣热闹非凡,但这个局面并不会持续太长时间。中国汽车芯片领域最终通过洗牌之后可能也就剩三四家。

郑军认为,芯片领域对规模效应的依赖非常强,这就导致行业的变化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较小。“供应链端的逻辑非常简单,你的量较大,供应链成本才能降下来。”

另外,他认为,从产品价格的角度看,只有行业企业数量减少之后,上下游之间才能有更多的谈判筹码,达到一个销量和客单价之间的平衡。

汪凯认为:“从历史经验来看,要想在芯片研发领域站稳脚跟并实现持续增长,必须拥有庞大的产量作为支撑,这无疑是一道难以跨越的门槛。”

轻舟智航联合创始人、CEO于骞也强调了规模效应对芯片厂商的重要性。于骞表示,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若产品未能准备就绪,缺乏大规模交付和量产经验,对供应商而言无疑是严峻考验。以往,主机厂或许仅凭PPT和Demo车即可做出决策,但如今,他们更加看重供应商是否具备大规模交付的实战经验。特别是那些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主机厂,对产品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要求极高,而这些只能通过大规模交付才能得到真实验证。

“我们的芯片正在力求能够全方位满足市场需求。”汪凯透露。据了解,在智能座舱系列解决方案中,基于全面的芯片矩阵,芯擎科技提供从入门级智能座舱到高阶智能座舱,从“舱行泊一体”到高阶舱驾融合的多种芯片组合,基于同样的车规级SoC芯片架构,采用同源软件架构,适配算力需求,为车企拥抱智能化浪潮提供支持。

“目前,我们优先与具有强大竞争力且能支撑大规模采购的企业展开合作。”汪凯表示,“在国内,我们已与实力强劲的车厂达成合作。同时,我们已与大众展开合作。此外,芯擎科技也与合作车厂同步在全球市场布局,例如大众在南美、印度、欧洲市场取得了一定成绩。后续,我们还计划与日系车企在日本、韩系车企在韩国展开合作,逐步拓展市场版图。在此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必须拥有卓越的产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仅在国内芯片市场具备竞争力,更能在国际舞台上与众多强劲对手一较高下,产品质量是立足市场的关键要素。”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
兰博基尼汽车携UrusSE亮相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

新一代插电式混合动力超级SUV登陆海南 兰博基尼汽车携首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超级SUVUrusSE;综合能耗:28.1千瓦时/100公里(WLTP);综合二氧化碳排放量:119.21...

发表于:2025-04-16 23:38

上海车展打卡收藏级跑车BMWSkytop

宝马集团携一系列兼具未来感与艺术张力的重磅车型亮相本届上海车展,呈现科技与艺术深度融合的独特理念,演绎全新的设计哲学和形态——“创新美学”。作为最大的亮点之一,定价高达50万欧元的...

发表于:2025-04-16 21:30

智能更节能!星睿AI云动力“卷”出混动新高度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节能、智能、安全已成为消费者的核心诉求。然而,传统混动技术却因固定策略陷入了节能瓶颈,面对复杂的驾驶场景显得力不从心。反观吉利汽车,其凭借雷神EM-i的星睿AI云...

发表于:2025-04-16 19:09

一汽奥迪将携多款重磅车型亮相2025上海车展

2025年,中国汽车品牌掀起的数智化变革浪潮已然进入白热化阶段。在这场深刻的行业变革中,合资合作模式如何顺应新趋势、保持高质量发展,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作为中国汽车行业合资合作...

发表于:2025-04-16 16:39

强强联合,共赢未来!浙江精通自控与伟巴斯特开启合作新篇章

近日,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领军企业伟巴斯特审核团队莅临浙江精通自动控制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我司)进行潜在供应商审核。此次审核以VDA6.3标准为核心,重点围绕我司在ECU(电子控制...

发表于:2025-04-16 15:59

广汽本田P7正式上市售价19.99-24.99万

今天,广汽本田P7正式上市,新车定位中型SUV,三个款型售价区间19.99-24.99万元。可能你对这款新车还没认知,它的竞品有乐道L60和极氪7X等。 广汽本田P7的长宽高分别...

发表于:2025-04-16 10:39

通用汽车两家工厂将裁员,遭高盛下调股票目标价

加拿大汽车工人工会Unifor日前确认,通用汽车将暂停安大略省英格索尔的CAMI装配厂的生产,裁员将于4月14日开始,5月工厂将恢复部分生产。此后,该工厂生产将暂时停止,运营将暂停...

发表于:2025-04-14 15:12

ZFLifetec推出创新后排安全带系统

盖世汽车讯4月10日,被动安全系统供应商ZFLIFETEC推出全新SPR6.1安全带,预计将于2025年中期上市。SPR6.1改进了后排座椅的车辆安全方案,超越了现有的后排乘客安全...

发表于:2025-04-14 13:05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2017- 中国新车经济 备案号:苏ICP备2022018343号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不作为买卖依据,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网站声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