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救助工程提质扩容
省政府12件民生实事落地调查系列报道之九: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救助工程提质扩容
民生实事点击: 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救助范围由0-6岁扩面到0-15岁,为残疾儿童照亮康复之路。
对0-6岁的残疾儿童提供定点康复机构全日制康复训练,救助标准15000元/人·年;将残疾儿童救助年龄由0-6岁扩面到0-15岁,为1万名残疾儿童提供抢救性康复救助……2017-2022年,省政府连续6年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纳入民生实事,6年累计为1.45万名初筛阳性0-6岁儿童提供了残疾筛查诊断服务,为3.76万名残疾儿童提供了康复救助。2023年,省政府继续将“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救助工程”纳入民生实事,截至目前,已为10949名残疾儿童提供了抢救性康复救助。
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救助工程帮助患儿减轻功能障碍、改善功能状况、增强生活自理和社会参与能力,残疾儿童家庭的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升,也让更多有潜在康复需求的大龄残疾儿童得到康复治疗及救助经费的救助。
啥条件的儿童可获得“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救助”?具体有哪些救助内容?通过什么途径可以申请救助……连日来,山西晚报记者对此进行了实地采访。
缓解患儿家庭经济负担
“洗手!”“洗手!”、“刷牙!”“刷牙!”、“睡觉!”“睡觉!”……10月13日16时许,山西省脑瘫康复医院二层教育康复科个训课上,小梦梓正跟着特教老师一个词一个词地训练。
小梦梓今年8岁,是一名孤独症及听力障碍患者。她的母亲要女士回忆,小梦梓在出生时就因缺氧导致脑瘫,从8个月大起,母女俩就开始了漫长的康复之路。
“为了照顾孩子,我不得不辞去了心爱的工作,家里少了一份收入,生活日渐拮据。多年来,家里的开销和孩子的治疗费全靠他爸一人支撑,刚开始挺绝望的,慢慢也就接受了这个现实。现在我心里只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让孩子早日康复!”都说母爱是最伟大的,几年来,在要女士的坚持下,小梦梓的康复从未间断,一年365天,她们母女每天都奔波在康复的路上。
“经过多次的训练,小梦梓越来越棒了,在人工耳蜗的助力下,她虽然听得不是太清楚,但可以根据我的口型发出声音。最近我在锻炼她的听力,就是在遮住口型的前提下,让她发声。你看,她好像听懂咱俩的谈话了,笑了!”特教老师一边训练一边介绍,个训课就是对患儿进行个别化的训练,由四个“一”组成,即一个学生、一个老师、一个教室、一套训练方案,以此来全面提升孩子的日常常规能力、配合能力、基础常识,同时不断激发其潜能、突出其个性优势,使其薄弱的方面得到相应的提高,逐渐提升其整体能力。
“刚开始,小梦梓啥也不会,吃饭、说话、穿衣等基本的生活都不能自理,24小时需要有人照顾。经过几年的康复治疗,慢慢地,小梦梓能简单说一个字,甚至一个词了,现在还可以做水果沙拉、洗袜子等,让我们也逐渐看到了希望。每天早上,送小梦梓去特殊学校上学,成为我们母女最开心的一件事。”康复现场,要女士时刻盯着孩子的一举一动。
说起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的事,要女士高兴地说,从2017年起,省政府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纳入民生实事,在经过申请、填表等一系列流程后,小梦梓的部分康复费用也在报销范围,此举给这个家庭带来极大的经济支持。
要女士算了一笔经济账,比如刚刚给小梦梓上的个训课,主要是训练孩子的基本认知、理解、模仿、注意力集中、回应等方面能力,每天训练一小时,每小时50元,一年下来大概上万元,这些费用基本能报销近七成,实实在在缓解了家里的经济负担。
据了解,山西省脑瘫康复医院是一所集科研、临床、教学、康复、防治为一体,专门致力于研究防治小儿脑瘫、发育迟缓、言语障碍、多动症、孤独症谱系障碍、周围神经病及早产儿脑损伤早期干预、成人亚健康与各类脑病后遗症的康复医院,也是国家和省政府民生实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医院。
如今,在山西省脑瘫康复医院,像小梦梓一样的患儿有百余名,他们在这里进行着程度不一、充满个性化的康复训练,为残疾儿童照亮康复之路。
让残疾儿童救助“应救尽救”
运动疗法室、作业疗法室、言语训练室、物理因子治疗室、康复评定室、矫形器具室……每个治疗室里,有的家长陪着患儿进行头针,有的患儿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康复训练。
“我们医院设置了不同特色的治疗室,供不同康复需求的儿童进行综合性现代康复训练。”山西省脑瘫康复医院院长沙佳宽介绍,30多年来,医院一直专注于残疾儿童的系统性康复治疗。通过不断的康复案例分析,摸索出以“针灸为主,中医传统康复医疗方法为辅,结合现代诊疗技术进行治疗”的“医康教融合”治疗模式,取得非常好的治疗效果,惠及全国和国外患儿2万余名。医院还倡导将特需儿童培养成为“全人”的理念,通过实施产前知识宣教、早期干预治疗、基层疾病筛查等各种方法和途径,积极预防急性、挛缩的发生,减轻了患儿的功能障碍,使其功能达到正常或接近正常,使患儿身心得以全面发育,达到提高患儿生活质量的目的。
沙院长表示,自2017年开始,医院长期承担“山西省0-6岁残疾儿童政府民生实事康复救助项目”,切实帮助贫困家庭患儿,减轻患儿家庭经济负担,助力降低患儿致残率。截至目前,共有800余名残疾儿童从中受益。自2019年起,医院率先在全省范围内对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提标扩面,将7岁以上残疾儿童纳入救助范围,通过99公益日等爱心公益活动,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救助资金,募得资金全部用于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中,累计上百名大龄残疾儿童获益。
据了解,2018年10月,我省出台《山西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将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救助这项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制度》明确了救助对象为0-6岁,符合救助条件的视力、听力、肢体(包括脑瘫)、智力(包括发育障碍、发育迟缓、智力低下)残疾和孤独症儿童;部分救助项目扩展到7-14岁。此外,在救助标准上,为0-6岁的残疾儿童提供定点康复机构全日制康复训练,每年训练时间不少于10个月,救助标准为15000元/人·年。为小年龄及已进入普通幼儿园的残疾儿童,7-14岁实施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聋儿提供定点康复机构全日制康复训练,每年训练时间不少于10个月,救助标准为9000元/人·年。
2023年,省政府继续将“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救助工程”纳入民生实事,并将残疾儿童救助年龄由0-6岁扩面到0-15岁,为1万名残疾儿童提供抢救性康复救助。下拨专项资金1.23亿元,省级资金比往年增加6380万元。截至目前,已为10949名残疾儿童提供了抢救性康复救助,其中,7-15岁大龄残疾儿童有3548名,完成率为109.49%。年度任务提前完成,实现了“应救尽救”的目标,极大减轻了残疾儿童家庭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有效缓解了残疾儿童家庭因残致贫、因残返贫等问题,赢得全社会一致好评。
链接
“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救助”申请救助条件和途径
“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救助工程”具体包括两个内容:对初筛阳性0-6岁儿童提供残疾筛查诊断服务;为0-15岁残疾儿童提供人工耳蜗植入手术、肢体矫形手术、基本辅助器具适配和定点机构康复训练等服务。
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救助项目的救助条件:具有山西省常住户口或居住证;持有第二代残疾人证或儿童残疾筛查诊断定点医院诊断证明;年龄符合项目规定,也就是015岁视力、听力(言语)、肢体(脑瘫)、智力残疾和孤独症儿童可申请定点机构人工耳蜗植入手术、肢体矫形手术、康复训练和辅助器具适配等服务;经定点机构评估有康复需求和潜力;残疾儿童家长自愿,有正确的认识和意愿。
符合救助条件、有康复需求的残疾儿童家长,可到市、县残联或定点康复机构申请救助项目。当地定点机构服务能力不足的,可到省级机构或服务能力强的市接受康复救助。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