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中国新车经济 > 资讯 > 正文

人类能看到紫外线吗

时间:2024-05-01 04:45   来源:中国网  阅读量:12358    

科技日报讯 紫外线波长比可见光短,人们能看到这种光线吗?据美国趣味科学网28日报道,答案是:这取决于人的年龄以及眼内晶状体是否具有过滤紫外线的功能。

在眼睛后面的视网膜上有感光器,可感知光线,并将检测到的波长信号通过视神经发送到大脑,大脑将信号解释为相应颜色。人类眼睛中有3种不同类型的视锥细胞,它们分别对红、绿和蓝3种基本颜色的光敏感。事实上,蓝色视锥可探测到一些紫外线。

晶状体是眼睛中透明的弧形结构,能将光线聚焦到视网膜上,帮助人们看清目标。紫外线能量比可见光更高,会使眼睛结构老化,增加患癌风险。晶状体通常会过滤掉紫外线,使高能波长无法到达视锥细胞。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晶状体能过滤掉大部分紫外线,保护眼睛免受伤害。

大多数年轻人还是能察觉到一些紫外线的。在2018年发表于《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杂志的一项小型研究中,美国佐治亚大学的所有参与者都可看到315纳米左右的紫外线。在实验过程中,参与者都报告说,看到一种光线呈现出不饱和的紫蓝色。但这种能力似乎在30岁左右开始下降,这表明衰老会降低人们看到紫外线的能力。

有些人还能看到更广泛的紫外线光谱。有些白内障患者需要手术摘除晶状体,他们在术后就可看到紫外线。对于这些人和出生就没有晶状体的人来说,紫外线看起来像是淡蓝色或淡紫色。一个著名的例子是印象派画家克劳德·莫奈,他在1923年做了白内障手术,之后他看到的睡莲有了更多蓝色和紫色,这些色彩在他的画作中体现出来。

根据2003年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一项研究,脊椎动物的祖先可看到紫外线,并有专门针对紫外线的光感受器。但在人类进化史的某个阶段,这种光感受器变得更倾向于检测紫罗兰色而非紫外线,这或是为了保护视力而作出的进化选择。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
滴水湖AI创新港青年发展型园区开放日暨“AI未来”志愿服务项目启动仪式举

4月29日,“五四·致青春”滴水湖AI创新港青年发展型园区开放日暨“AI未来”志愿服务项目启动仪式在滴水湖畔举行。 图说:滴水湖AI创新港青年发展型园区开放日暨“AI未来”志愿服...

发表于:2024-04-30 23:40

东瑞股份首季及2023年均亏2021年上市两募资共29亿

东瑞股份昨日晚间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和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 2023年,东瑞股份实现营业收入10.37亿元,同比下降14.7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16亿...

发表于:2024-04-30 18:03

50亿,龙岩要招GP了

福建龙岩也来了。 投资界-解码LP获悉,龙岩投资集团发布公告,宣布龙岩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申报指南及遴选细则,同时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子基金管理机构。 据悉,龙岩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基...

发表于:2024-04-30 13:32

央行精准调控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

4月末,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仍然保持小量“滴灌”操作。4月29日,央行开展20亿元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保持不变。业内专家预计,央行将继续根据流动性供求和市场利率变化,灵活精...

发表于:2024-04-30 09:01

时创能源:2024Q1亏损5844.99万元

4月29日,时创能源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4亿元,同比下降69.67%;实现归母净利润-5844.99万元,同比下降190.97%;实现归母扣非净利润-...

发表于:2024-04-30 03:43

徐汇区提交亮眼“成绩单”推出具身智能等三项产业政策及百条服务举措优化营商

徐汇区27日召开年度招商引资大会,为2023年度对区域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百余家重点企业和重点楼宇进行授牌。 会上举行了2024年度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并发布《徐汇区优...

发表于:2024-04-29 22:15

国芯科技首季亏2023年转亏2022年上市超募16.6亿

国芯科技近日披露2023年年度报告和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 2023年,国芯科技实现营业收入4.49亿元,同比下降9.65%;实现归属于上市股东的净利润-1.69亿元,较上年7...

发表于:2024-04-29 16:56

亚信科技高念书荣膺“中国软件行业领军人物”!

日前,第三届中国国际软件发展大会暨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成立40周年纪念活动在京隆重举办,亚信联合创始人、亚信科技董事长田溯宁荣膺“中国软件产业40年功勋人物”,亚信科技执行董事、首席执...

发表于:2024-04-29 12:21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2017- 中国新车经济 备案号:苏ICP备2022018343号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不作为买卖依据,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网站声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